7月26日,邢台市新闻界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报告厅举办,我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曹晓静以《“80后”拓荒牛》为题,倾情讲述了kok网页版董事长苏瑞广的奋斗故事,荣获活动一等奖。
“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市新闻战线的20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竞逐。
每天清晨,视频中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都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宁纺产业园区,他就是年近9旬的kok网页版董事长苏瑞广。
在宁晋,苏老是妇孺皆知的改革创业功勋,在我国纺织行业,苏老是棵常青树。1973年至今,白手起家,他把一个仅有23名职工、十几台布机的作坊式小厂,建成包含纺织、服装、金融、酿酒、地产等16家企业的大型集团;把几间潮湿简陋的工人宿舍,发展成拥有近5000个家庭、2万多名居民,学校、医院、商超等设施一应俱全的宁纺大家庭。
和苏老的初次见面是在2016年的春天,那年我初入职场,当时看到眼前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思维活跃、侃侃而谈,我是惊讶又钦佩,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亿万身家、耄耋之年的您依旧在一线勤耕不辍?
1971年10月,时任宁晋县棉油厂织布车间主任的苏瑞广亲手安装起我县第一台旧式1511型手换梭织机,织出了宁纺历史上第一匹灯芯绒坯布。1973年,县里决定在倒闭的火药厂筹建棉织厂,望着遍地的荒草和时不时蹦出来的野兔,大家不禁质疑:一群门外汉、一堆破机器也能织出好布?
没有码布机,就在墙上订钉子码布;没有打纬机,就用自行车圈代替;没有浆纱机,就找来一口大锅,脚踩手砸。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带领工人们日夜奋战,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织机增加到30台。就在生产势头蒸蒸日上时,一个尴尬的情况出现了,为落实国家火葬政策,原本建在棉织厂后院的宁晋县火葬厂开始忙碌起来,每次有遗体送来都要纵穿厂区。看着飘落到地上的黑灰,从此苏瑞广每天早晨多了一项扫院子的活儿,这一扫,竟持续了将近十年。
如今的宁纺,不但能看到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和苏杭式的园林建筑,也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脉搏,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利税超亿元。
2006年,泥坑酒业陷入了困境,上级希望苏瑞广能接过来。隔行如隔山,这无异于一次再创业,很多人都劝他别趟这浑水。接,还是不接?他几天几夜没睡好觉。最终,党员企业家的责任感让老模范做出新抉择:干!还要干好!他励精图治,提出了“为父老乡亲酿一杯好酒”,带领酒厂成功完成了整体搬迁,倾力打造了国家3A级景区,谁能想到昔日濒临倒闭的工厂,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酒文化产业园!
苏老在心怀企业的同时,也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2016年7月,我市遭遇特大洪灾,作为滞洪区的宁晋面临着巨大压力,他得知后,喊出“宁可停工停产,也要保证群众安全”的口号,亲赴抗洪一线,组织职工抗洪救灾。积极投身邢台市“百企帮百村”扶贫攻坚事业,为巨鹿县前无尘村投入帮扶资金190多万元,建设服装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组织企业向武汉捐赠了价值近500多万元的物资,同时还克服封村封路等困难,复工生产防护服面料650多万米用于抗疫一线,彰显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半个多世纪以来,苏老获得的荣誉有300多项,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他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苏老在财富和精神领域里留下的传奇,不但润泽了这片热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宁晋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美丽绽放。
“我们都老了,未来还要靠年轻人,你们一定要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啊!”这是采访中,苏老最常说的一句话。每每凝视这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老人,作为90后的我总能感受到这位“80后”内心的强大力量,“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无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愿作拓荒牛。”这股力量将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奔跑、迈向远方!